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


CHINA INTERNET NEWS MEDIA GROUP CO.,LIMITED
朱晨艳副主任代表中殡协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参与主题演讲和演示活动
来源: | 作者:韦峰 | 发布时间:2023-06-14 | 251 , 000+ 浏览 | Share:


6月9日上午,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行业交流会上,由中国殡葬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晨艳带来的分享课题《死亡接纳的社会活动及殡葬前沿动态》赢得行业关注。

朱晨艳在发言中做了“以国际国内案例浅谈关于殡葬本质的思考”:死亡接纳的社会活动。殡葬行业,就是为帮助达到死亡接纳的目的而提供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行业。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国际殡葬最新发展情况。




 何为接纳


朱晨艳说,中殡协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段律文主任在今年举行的委员会年度会议时曾提到”殡葬本质,基于死亡否认而产生的,以达到死亡接纳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而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为帮助达到死亡接纳为目的而提供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行业”。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者还是逝者,其实都是人,这也就决定了尊严、体面会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质和基本准则,只是从意识形态上来讲,逝者已然没有了感受,生者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殡葬服务的对象:是以服务逝者为主体,更多服务于生者!殡葬本质的思考更多也是基于生者而言的,才会有“死亡接纳”这一说。




在谈到认知改变时,朱晨艳说,关于死亡接纳,从心理学来讲,就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是怎么让人从死亡恐惧——死亡否认——死亡接纳的过程。是人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来获得外界事物或自身的各种信息而逐渐转变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要从人的外部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上来加以判断,得出自我新的认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我们殡葬行业要打造一系列的服务和产品了,因为就是要考感觉来改变认知。

 任重道远


心理学上所说的“接纳”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而不是无奈消极和被动的“接受”,“死亡接纳”也就是说能积极地看待这个事,不再回避,而目前,在我们从业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绝大部分家属都还只是无奈地“被迫接受”或者说是“死亡否认”,那怎样才能让家属真正做到“死亡接纳”也恰恰说明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朱晨艳的发言,赢得了同行业者的高度好评,全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殡葬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命伦理的重要呈现,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重要途径,蕴含丰富的风俗教化资源。在第九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在展会期间开设了礼仪演示区域,朱晨艳副主任所担任负责人的上海贤恩公司,作为区域代表参加了此次礼仪演示——《交织的思念》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平凡背后的告别


区别于素材丰富定制化告别会,生活中更多的普通民众在照片等素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呈现一场温暖的告别会呢?


我们作为区域代表,选用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寓意的仪式展现,真正做到“服务于人”,一个平凡的人物也能传递的非凡能量,并以感情为基线构筑坚实独特的纪念羁绊。

在场景的运用和道具选择上,我们还原了人物故乡和自然风光,真正做到将故事搬到现场,最真实的呈现一场温暖的回忆时光。

 

 

 


与故人的时空对话在AI技术里得到实现,更是一种破局的情感疏导方式,同时我们采用感官体验将仪式以身临其境作为开展,用内容来解决家属匮乏的素材资料,用标准模块和低成本运作来塑造“物美价廉”的超值体验。而仪式的进行也是生命意义的冥想思考,我们的仪式重点关怀于每一个人,关注如何从“遗憾”和“悲伤”里引导家属们产生积极的想法,并在失去中重新建立信心。 

我们相信,用心呈现的每一场仪式,抛开造价和物料,能走进家属的内心才是一场真正的告别。

温情重现



一张照片引出一段AI对话。

一片林草触发一段岁月的痕迹。

最朴实的手法,追溯身边的往事,最诚挚的情感,只需跟着感官去体验。

 

《交织的思念》何玉兰女士告别会,全体来宾戴上眼罩感受生命的温度,沙画演绎母女情,科技加持的对话让这段倾诉升华,加之“奉献”曲目的呼应,一段爱与延续,回忆与传承的温暖旋律在厅内不断引发共鸣。

最后我们以草编手工作为回礼,再次将纪念深意融入其中。

(值班编辑:韦峰 审核: 范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