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


CHINA INTERNET NEWS MEDIA GROUP CO.,LIMITED
告别仪式策划师:殡仪馆里的“非典型丧礼”,让生命不留遗憾
来源: | 作者:中殡协官网 | 发布时间:2023-02-27 | 532 , 000+ 浏览 | Share:


参加过亲友遗体告别仪式的人,对仪式的印象大多是“三鞠躬、转一圈、握个手”。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社会观念不断更新,虽然传统告别仪式仍占主流,但也有部分家属开始尝试为逝者举行“非典型丧礼”。清明节前夕,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探访南宁市殡仪馆,听工作人员讲述了“非典型丧礼”的故事。

在殡仪馆里办起的“婚礼”

大厅中央的通道铺着红毯,音响持续播放着欢快的音乐,男主角身着礼服手捧鲜花……这一切若不是发生在南宁市殡仪馆告别厅,恐怕没有人会将其与一场告别仪式联系到一起。

南宁市殡仪馆礼厅班班长周柏群介绍,这场“婚礼”是几年前举行的,逝者是一名年轻的女士。这名女士生前已与男朋友定下婚约,但双方还没来得及举办婚礼,一场意外就夺去了她的生命。悲痛之余,这名女士的家属和未婚夫向殡仪馆提出,希望将告别仪式办成一场婚礼,以完成逝者的遗愿。

了解逝者亲属的要求后,殡仪馆礼厅班向他们提供了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最终,一场“婚礼”在殡仪馆告别厅里顺利举行。告别厅里的黑色挽帐被卸下,花圈也被移走。除了红毯和婚礼进行曲,现场还摆放着艳丽的花柱。经过精心化妆的逝者,也穿上了洁白的婚纱。在司仪的主持与引导下,“新郎”登台致辞,到场亲友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现场的一切,都和常见的婚礼没有太大差别。

“非典型丧礼”了却逝者遗愿

周柏群说,类似这样把丧礼办成“婚礼”的,近几年在南宁市殡仪馆出现过两次。原因都是逝者本已准备结婚却意外离世,家属通过这种方式,为逝者了却遗愿。

近年来,愿意接受“非典型丧礼”策划的逝者家属逐渐增多。几天前,一场为一名旅行爱好者举行的丧礼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现场没有安放逝者的遗体,遗像被簇拥在花海中,两侧是两个巨大的鞋子模型。投影幕布上,反复播放着逝者生前旅行的照片和视频。现场气氛舒缓,来宾在低声交谈中,回顾着与逝者生前一同旅行的经历。

在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工作的陈伟豪,曾在中国台湾从事丧礼策划工作。他介绍,在台湾地区,告别仪式上,一些逝者家属会回忆逝者生前的经历,或讲述一些还没来得及与逝者倾诉的话。因此,他们在策划丧礼时,会重点向逝者家属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例如,许多人不习惯直接表达爱意,晚辈对长辈很可能从未说过“我爱你”。有时,策划师会为逝者家属设计一个晚辈向逝者表达爱意的环节。“当‘我爱你’说完,家属泪流满面,但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心里的一个结被打开了,了却了一个遗憾。”陈伟豪说。

传统丧礼在逐渐发生变化

公众的观念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非典型丧礼”毕竟还是少数,不过,传统丧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4月4日,参加南宁市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市民发现,馆内最大的告别厅永宁堂里,播放的不是沉重的哀乐,而是舒缓的钢琴曲。大厅四周的装饰,也不再是沉重的黑白色,而是暗红色的幕布和鲜花。在实际举行的丧礼中,还可以改变鲜花的造型,来营造温馨舒缓的气氛。比如把鲜花摆放成心型,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压抑。


周柏群介绍,在南宁市殡仪馆,不仅丧礼的现场布置,悼词、丧礼名称等细节也在发生变化,工作人员根据逝者的生平,结合亲属的要求进行策划。比如悼词不再千篇一律,而是针对逝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做相应变化。对高龄逝世的老人,很多地方都有办“喜丧”的风俗,悼词会变得没那么悲伤。同时,“遗体告别会”“追悼会”等沉重的名词也不再使用,转而用“送别会”这个听起来没那么令人感伤的名称。此外,现代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丧礼中。最明显的是投影的应用,很多送别会上,逝者生前旅游、婚礼等的照片、视频都被循环播放。

送别会是一堂生命教育课

有人可能会问,对丧礼进行各种策划,是否会违背节俭办丧事的理念?周柏群认为,对送别会进行有针对性地策划,并不代表倡导所有逝者家属都要办送别会,更不是要大操大办。实际上,一场策划得当的送别会,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课,会让来宾对生命有更多感悟,倡导大家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陈伟豪表示,不少丧礼策划,几乎没有成本,或成本很低。然而,这样的丧礼给逝者家属带来的安慰却是巨大的。

周柏群介绍,在国内公众理念比较先进的地区,已有为活着的人举办“生前送别会”的案例。一名健康的人扮成逝者,回想“生前”还有哪些遗憾,还有什么话没有跟亲友说。无论是“逝者”还是参加活动的亲友,都会对生命增加更多感悟。陈伟豪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会有“生命体验中心”之类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生命教育。而在我国缺乏此类设施的当下,一场策划得当的丧礼,实际上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

来源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罗暘 文/图

选稿编辑:范德超 审核: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