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新闻传媒集团


CHINA INTERNET NEWS MEDIA GROUP CO.,LIMITED
上理工附中启动“慧心成长”行动,携手老兵专家团破解高二“魔咒”
来源: | 作者:一兵 | 发布时间:2025-10-21 | 52 , 000+ 浏览 | Share:

【首席记者吴逸峰】上海报道高中流传着一句话:“高一适应,高二分流,高三冲刺”。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为助力高一新生尽快融入、高二学生平稳跨越“跳跃期”、高三学生轻装冲刺高考,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启动家校社联动的“慧心成长”赋能行动。行动聚焦于“优化园丁”,首抓师能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0月20日,学校特邀杨浦军休中心关工委“军号嘹亮”·老战士讲演团的专家,为全体班主任开展心理沟通“实战培训”,以“慧心”启迪成长,以“合力”温暖护航,陪伴学生成为内心有光、脚下有力的终身学习者。

► 班主任转型:从“管理者”到“青春合伙人”


“新时代的班主任,不是‘班级管家’,而是学生成长的‘合伙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心理学教授李川云博士在培训中如是说。曾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亚丁湾护航心理支援的他强调,班主任是洞察学生心理危机的“前端哨兵”,并分享了五大实战观察术:


· 察行为:关注情绪、社交上的“突然不对劲”;

· 析成绩:将成绩波动视为重要的心理“预警信号”;

· 观关系:通过同伴动态捕捉潜在问题;

· 联家校:与家长拼凑学生在校与在家的“全息画像”;

· 建信任:通过主动、真诚的对话,成为学生愿意交心的“自己人”。


► 沟通升级:四招把“质问”变“赋能”


如何沟通才能不把天“聊死”?李川云教授提出了四大沟通技巧,实现从“你为什么不行”到“我们一起想办法”的转变:


1. 深度共情:放下说教,真正倾听;

2. 积极关注:用“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代替“你真聪明”;

3. 目标引领:少问“为什么失败”,多问“下次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4. 小步前进:将大目标拆解为“这周末就能完成的一件小事”。

   他特别指出,要帮助学生将“我永远学不好数学”的绝望,重构为“这道题我现在还不会”的希望,以此打破因反复挫败而形成的“习得性无助”心理。


► 协同作战:不让家成为“第二战场”


原空军政治学院副院长、杨浦军休中心关工委总顾问余锡生则从战术层面强调了“团体战”的重要性。他提出,班主任需扮演好四个关键角色:


· 协调者:整合各科教师资源;

· 连接者:链接心理与思政教育;

· 引路人:引导家长从焦虑“分数”转向关心“成长”;

· 解意人: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潜台词。

  现场,他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名在物理力学上反复受挫的女生,在班主任、物理老师和家长三方协作下,通过绘制“知识脉络图”和改变家庭沟通方式,不仅物理成绩逆袭,各学科学思维也全面打开。


► 教师共鸣:解开“心结”才能破解“难题”


“原来我们解的不只是数学题,更是心里的结。”拥有28年班主任经验的数学高级教师张丽华深感共鸣。她表示,培训让她意识到,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真诚沟通帮助学生打破“我天生学不好”的思维定式,找到成长的突破口。


► 未来展望:从“育分”到“育人”的坚实一步

上理工附中党组织副书记胡小农表示,“慧心成长”计划是学校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关键举措。未来,学校将持续将心理关怀深度融入教学日常,并开发系列家校指导课程,推动家长教育理念从“关注分数”向“滋养成长”转变,旨在培养内心充盈、勇于挑战的终身学习者。(值班编辑:一兵 审核:嘉元)